发布日期:2024-08-12 18:45 点击次数:197
稻浪翻滚,稻香浓郁。金灿灿的田野里收割机来回穿梭app配资炒股,万亩水上养殖基地鱼肥蟹黄,村民笑容里是发自心底的丰收喜悦。
一大早,黑龙江省大庆市肇源县古恰镇太平村村民王德义就赶往地头。春华秋实,春种秋收,当前正是农村一年中最美好的时刻。“今年收成可不赖。”王德义笑着说,他承包的盐碱地水稻最高亩产超过了900斤,已接近正常耕地的亩产。
“春播一袋种,秋收一碗粮。种树树不活,种草草不长”,太平村很多的地块都是盐碱地,许多年来这片土地上流传着这样的说法,可见盐碱地的贫瘠。
近年来,东北农业大学在太平村实施了“稻壳纳米硅及其酸浸液改良盐碱地技术”项目。2021年王德义家有十几亩地被选为了试验田,逐年增产效果明显,这坚定了他的信心。
“使用改良技术的盐碱地比没使用改良技术的亩产多出两三百斤,按今年每斤水稻1.5元左右的价格算,多出不少钱。”王德义说。
盐碱地是我国重要的后备耕地资源。我国盐碱地面积约15亿亩,东北松嫩平原是世界三大苏打盐碱地分布区之一。在“中华大粮仓”黑龙江,盐碱地主要分布在大庆市、绥化市、齐齐哈尔市的17个县(市)。
肇源县农业农村局副局长曹桂海介绍,肇源县形成了把水利工程改良、农业耕种改良、生物和化学改良有机结合的盐碱地改造路子。水利工程是前提,通过引排水起到洗盐效果,配合其他一系列举措,实现粮食增产。目前,肇源县已有50多万亩盐碱耕地变为亩产1000斤以上的稳产田。
聚焦种业“芯片”,近年来,国家耐盐碱水稻技术创新中心东北中心、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、东北农业大学等一批院校机构,在肇源开展“改种适地”探索,主攻选育耐盐碱作物。
“找出农作物里的耐盐碱基因来培育优势品种,可以起到高产兼具良好口感的效果。”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农学院副院长杜吉到说,他们挖掘出水稻、玉米、大豆及杂粮等耐盐碱种质资源200余个,释放了盐碱地农业生产潜力。
曾经“只长碱蓬草,不长豆和粮”的盐碱地,逐渐变身鱼米之乡和候鸟乐园。
“扑棱棱、扑棱棱”,记者日前来到肇源县鲶鱼沟湿地,船行至芦苇荡,一群水鸟突然从芦苇荡掠起,在水面上空久久盘旋。远处,养殖基地的工人正打捞鱼蟹。
“以前刮风能扑人一脸‘碱面子’,别说种地养鱼了,连鸟都不来。”鲶鱼沟实业集团有限公司负责人蔡云楼说。公司引来嫩江水,改造形成3万亩稳产田和12万亩人工湿地,生态改善吸引了鸳鸯、丹顶鹤、东方白鹳等各种鸟类。
“沙子掺碱赛如金板”,用沙土和农家肥再造耕层;精准掌握温度和插秧时机,精细化种植;养河蟹松动盐碱化土壤……被当地人称为“碱痴”的蔡云楼总结了一套盐碱地改造“秘笈”,打造了用养结合、富民增收的地方产业。
碱地有机大米及杂粮、大闸蟹等成为群众增收的金钥匙。古恰镇古恰村村民韩丙东说,在企业养鱼蟹和种植水稻带给他每月5000多元收入,更重要的是,他实现了在家门口打工。
2023年黑龙江实施千万吨粮食增产计划app配资炒股,力争五年内使年粮食产能提升到1800亿斤。越来越多的盐碱地变身鱼米之乡,不仅释放了后备耕地潜力,老百姓的生活也越来越有奔头。
上一篇:配资10倍杠杆 方便民众的共享单车为何成了管理的难题?
下一篇:按月配资平台 杜绝“三无食品”让散装酒不再“裸装”